方法与发现:在此,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小鼠模型中筛选出能特异性结合PDAC细胞表面抗原的肽段。这些筛选出的肽段在体外实验中能区分PDAC细胞与正常胰腺导管细胞,经蛋白质组学分析,确定了plectin-1为PDAC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为了评估其在体内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将针对plectin-1的肽段(PTP)与磁荧光纳米颗粒结合。结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和磁共振成像(MRI),这些纳米颗粒能够检测出工程小鼠模型中的小PDAC及其前体病变。
单字母 H2N-KTLLPTP-OH
多字母 H2N-Lys-Thr-Leu-Leu-Pro-Thr-Pro-OH
氨基酸个数 7
分子式 C36H64N8O10
平均分子量(MW) 768.94
研究人员从人类胰腺导管腺癌(PDAC,最常见的胰腺癌类型)的小鼠模型中分离出早期胰腺癌细胞。然后,他们将这些细胞与正常小鼠胰腺细胞混合,并加入一组噬菌体克隆(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克隆是一组基因相同的生物体),这些噬菌体在实验室中经过改造,能够表达随机的七氨基酸肽。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发现了一个克隆,即克隆27,它能与小鼠肿瘤细胞结合,但不能与正常细胞结合。克隆27还出现在小鼠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胰腺癌的前体)、小鼠PDAC以及人类PDAC样本的癌细胞中。
研究人员报告称,克隆27中的肽与存在于人和小鼠胰腺导管腺癌细胞内部和膜上的蛋白——以及仅存在于正常胰腺细胞内部的蛋白——互作。最后,研究人员将这种针对plectin-1的肽(PTP)连接到一种既具有磁性又具有荧光性的纳米颗粒上(PTP-NP),并利用特殊显微镜(可检测这种非常小的颗粒的荧光部分)和磁共振成像(可检测其磁性部分)来证明这种潜在的成像探针存在于人类胰腺导管腺癌小鼠模型的胰腺导管腺癌区域(但不在正常胰腺组织中)。
结论:文章的方法利用了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明确模型,能够快速识别并验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所开发的特异性成像探针以及发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plectin-1,可能在人类胰腺导管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管理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doi.org/10.1371/journal.pmed.0050085